福州大学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开启左侧

福建日报:虚实相宜 融合中西(2012-3-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7 13: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媒体福大》福建日报:虚实相宜 融合中西(2012-3-1)<hr>发布日期:  2012-03-07                            作者: 本站编辑                            阅读: <hr>
7baf2d7ce7cfec7a978577e00b10e55b.jpg


465c7d457714070570c0b9a928d655d0.jpg


e2e6072eaf1d07296ffdd6c31696319a.jpg


林志强,1959年生于福建莆田,1981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其作品《两个放牛郎》入选全国第二届青年美术作品展,《世纪忧患》入选全国中国人物画作品展,《追念永存——1923.2.7志》入选建党80周年全国美展并获省美展银奖,《中国性格》参加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作品展并获金奖。他一直致力于中国美术教育理论研究,美术教育论文发表于《文艺研究》《美术》《美术大观》《美术报》《中国青年报》《今日画坛》等国家级、省级各类报刊。

在传统中国绘画基石上保持民族精神,兼取东西方画风,表现现代生活题材,是林志强水墨人物创作不时流露出的意象特征。

这样的意象特征,似乎正顺应了中国美术现代性的探索。

何为美术的现代性?潘公凯先生在《中国现代美术之路》一书中作过这样的阐述:现代性大致包括个体原则、世俗取向、自由秩序,以及社会行动的合理性、知识观念的独立性等。后发展国家在现代转型中往往以先发展国家为范本,直接移植其已经证明行之有效并成为标准的现代性模式,作为衡量自身是否告别传统、进入现代的标识。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西方绘画观念逐步融入中国画创作中,在新的视觉观念及意向架构中,国画传统要素的形、色、线、材等取得突破性发展。传统中国画中讲究的六法五格四品被弱化,而格律化的装饰抽象功能则有所提升;特别是西方构成主义绘画中重理性、重秩序、重视觉张力、重整体效果的追求在当代中国画中得到弘扬。

细品林志强的中国人物画,能体味融中国传统水墨技巧与西方现代绘画观念于一体,冶古典与现实于一炉的艺术感受。在其《畲族风情》系列中,人物形象健康丰盈,洋溢着活泼的生命力,散发出畲族少女特有的气质,画面意象具有强烈的识别感。这种识别感来自作者对整个画面的特别处理,如人物与背景的关系,看上去是应用了写意的手法,但是内部蕴含的却是对秩序、对理性、对视觉张力、对整体效果的自觉追求。

林志强的画作对乡土田园风情的热爱和迷恋也有着强烈的表达。其造型、色彩、线条、气氛无不显示出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人文素养。在《海西风情系列·摇篮》《田园》等诸多作品中,他常将人物置身于柔和温润的背景下,通过对高明度暖色调的把握,营造出自然、和谐的氛围。无论是对人物体态的勾勒,五官的描写,服饰的刻画,还是画面背景花草植物虚实的处理,以及兼工带写的笔调,都体现出作者对写实风格的坚守。

  传统中国人物绘画艺术依托于文人画,重禅意,展古风。现当代画家也多借此寓意释情怀。林志强在其《古风》系列中,力图隐藏其西方理性知识结构的思维,极力强化笔墨、观念色等传统元素的力量,但从其对画面远景的虚处理上来看,深厚的素描功底显露无遗。这样的创作探索恰恰直面当代中国画所面临的现实。在中国画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的重要阶段,中西融合将是其现代性的判断标准和追求目标。

网址: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2-03/01/content_308969.htm


<hr>原文地址:https://news.fzu.edu.cn/info/1014/18132.htm
福州大学城论坛 - 声明 1、在发表言论时,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主题所有言论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作者发表,作者享有帖子相关版权,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于福州大学城论坛
3、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4、帖子不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广告、人身攻击等情况时,福州大学城论坛管理人员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州大学城论坛 ( 闽ICP备2022007610号-2 )|站点地图

GMT+8, 2025-7-1 10:51 , Processed in 0.316939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