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报(2016-2-24):大学生白手起家开连锁琴行<hr>发布日期: 2016-02-25 作者: 本站编辑 阅读: <hr> ■记者 陈若凡 文/摄
开栏语
“创业艰难百战多”,大学生创业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有想法、有热情、有年轻的资本,却苦于没有资金支持和平台展示,创业团队常常面临着毕业后就“分手”的境遇。
创业艰难,贵在坚持。然而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匹夫之勇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力,需要别人的支持与帮助。
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今年《晚报就业在线》首次开通了《在线创业》栏目,为有志于创业的应往届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创业梦想的平台,并通过这一平台寻找伯乐。如果你愿意扶持大学生创业,或是你身边有好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欢迎与记者李晖13635267110、陈若凡18059032375联系。
当很多大学生还在忙于学业时,“90后”张辉宇就已经靠着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成为连锁琴行的老板。从团队创业到一人坚守,张辉宇这一路走来克服了许多困难。如今他经营的纯木琴行面临着转型,他希望能找到合作厂商,实现共赢。
从小怀揣音乐梦校内招生教吉他
1990年出生的张辉宇来自龙岩市长汀县,他自小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12岁那一年,他拥有了人生中第一把初级练习琴。虽然父母并不支持他的音乐梦,但他仍坚持自学,为了买更好的琴而节衣缩食。
2010年,刚考上福州大学的张辉宇在学校迎新晚会上完成了自己的吉他首秀,他的精彩演出赢得了场下观众的阵阵掌声。晚会结束后,有同学主动找到张辉宇,希望拜他为师。他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音乐进一步融入大学生的生活。
和很多大学生创业不同的是,张辉宇并没有来自家庭的资金支持,可谓白手起家。为了吸引生源,他每天都背着一把吉他,一间宿舍一间宿舍上门分发名片和传单。靠着自己的娴熟琴技和真诚执着劲儿,张辉宇在校内开起了培训班,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从团队创业到一人坚守
纯木吉他培训班刚起步时,张辉宇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只能在学校公用活动室或户外教学。2012年9月,在7位在校生的共同努力下,纯木琴行正式取得了营业执照。
琴行开业首月就做到了近3万元的销售额,不久后又在龙岩开起了分店,然而看似风光的背后却暗藏危机。两家门店相距较远,张辉宇没办法兼顾,虽然他为龙岩店聘请了店长,但店长管理经验和责任心不足,导致客户流失问题严重,营业额不断下滑。资金困难、分工不明确、规划不清晰等问题接踵而至,以前的合作伙伴毕业后更是各奔东西,只留下他一人。
经过深思熟虑,去年张辉宇将纯木琴行进行了资源整合,关闭了效益不好的店面,将主要精力集中到福州的大学城店和上街店。大学城店面向的是周边高校的在读生,而上街店则是以初学孩子为主。两家门店的淡旺季不同,刚好形成互补,这才让琴行重新步上正轨。
琴行面临转型还需资金支持
这些年来,纯木琴行一直致力于把性价比最高的琴卖给学生,为此张辉宇每年都会去各地“淘宝”,引进优质、平价的各类中高端琴。从各类琴的品牌选择,到联系供货商,再到与供货商洽谈磨合,张辉宇都是亲力亲为,他还编写教材并授课。经过多年的经营,如今他积累了众多人脉和良好口碑,这使得纯木琴行在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得以立足。
但是另一方面,纯木琴行同样面临着挑战。张辉宇告诉记者,现在学生学琴已向低龄化发展,大学生的学琴市场在逐渐萎缩,靠着乐器教学来盈利的模式在未来3年可能将不再适用,他的琴行也面临着转型。目前他已物色好一间约400平方米的门店,希望能开一家纯木琴行的旗舰店。
翻倍的场地规模,势必要求更多人员和各项费用的投入,张辉宇打算把琴行从教学场地向练琴场地转变,靠租赁二手钢琴盈利。张辉宇说,除了针对孩子教学,未来琴行还将把家长纳入服务范围,为他们提供一些健身娱乐场所,一方面方便家长打发等待时间,另一方面也能为琴行增加一些收益。此外他还希望将聘请的员工从兼职变成专职,以提高客户黏度。
目前纯木琴行需要资金支持。总店的初期建设大约需要40万元,这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毕业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张辉宇希望能够联系上钢琴厂商,由厂商提供货源,纯木琴行提供场地,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hr>原文地址:https://news.fzu.edu.cn/info/1014/1540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