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开启左侧

【质保理念大家谈│第九期】先进制造学院与海洋学院:闽台融合,培养服务海峡两岸融合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福州大学新闻网                >                福大要闻>【质保理念大家谈│第九期】先进制造学院与海洋学院:闽台融合,培养服务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




【质保理念大家谈│第九期】先进制造学院与海洋学院:闽台融合,培养服务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

发布日期:  2025-07-01                                  作者: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阅读:
  编者按:当前,我校正处于推进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的关键时期。作为顺利通过第一类审核评估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提升学校质量保障能力是学校落实审核评估整改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强化师生质量意识,加强我校“守育人初心,助学生成才”质量保障理念的宣传、发扬和浸润,进一步完善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特推出“质保理念大家谈”专栏,邀请校党政领导、有关机关部处负责人、学院领导、教师代表和部分学生等,围绕学校质量保障理念展开研讨,以期凝聚质量共识,促进质保理念不断内化为师生共同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最终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应对高等教育发展变化,适应时代变革的应有之义,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二级学院作为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其质量保障主体作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期【质保理念大家谈】走近先进制造学院与海洋学院,一起了解先进制造学院与海洋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举措,以及院领导和师生代表对落实质量保障理念的看法与思考。


先进制造学院副院长兼海洋学院副院长黄萍:
先进制造学院与海洋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守育人初心,助学生成才”的质保理念,构建“校地融合”“闽台合作”“晋江特色”的人才协同培养体系,培养服务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敢闯会创”创新创业人才。
一是创新两岸协同机制,构建闽台共育体系。依托福州大学“双一流”学科优势与台湾合作高校特色专业资源,构建闽台高校联合办学体系,建立“课程共建、师资共聘、资源共享、质量共监”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引入台湾高校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双导师制等方式,实现两岸教育理念深度融合。联合制定“一专多能”培养方案,在课程中融入两岸文化融合、海峡产业创新等闽台特色元素,培养兼具全球视野与闽台情怀的复合型人才,服务两岸融合发展国家战略。
二是深化产教跨界融合,打造海峡实践场景。聚焦福建数字经济、海洋经济与台湾优势产业需求,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构建“课堂一实验室一产业基地”三级实践平台。课堂教学注重引入台湾企业真实案例,强化实践导向;实验教学结合福建“专精特新”企业技术课题,带领学生走进学科先进实验室开展专题研究。此外,与晋江行业代表性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并充分利用入驻晋江校区的研发机构及平台,搭建一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习实践基地以及福建省闽台科技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多元实践机会。
三是强化两岸师资融通,建设双师双能团队。实施“闽台教师互聘计划”,聘请台湾高校教授、产业专家担任特聘教授,组建闽台高水平师资团队,台湾教师每年承担“闽台合作”办学项目课程达30余人次。大多数台湾教师具有丰富的台湾优势产业从业经验,教学中注重将“双创”思维融入课堂,按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实现产教有效融合。同时,通过定期开展教学方法研讨与产业技术交流,创新“线上同步课堂+线下沉浸实训”混合教学模式,形成两岸教学优势互补新范式,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培养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助力闽台人才成长,搭建学创就业平台。整合闽台优质教学资源,采用闽台双向“移地教学”和师生互派访学的方法搭建平台,建立“闽台双向交流”长效机制,构建以培养学生工程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闽台“一体化”融合发展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闽台合作办学项目毕业生具有较强工程创新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其中,35%进入行业头部企业工作,20%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15%进入“双一流”高校深造,10%进入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深造。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程扬健教授:
生物工程专业秉持“校地共建、产教融合”办学特色,打造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晋江模式”。依托先进制造学院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专业构建“两岸融合、闽台协同”育人体系,通过联合开发课程体系、共享两岸师资团队、共建产学研实践基地,实现海峡两岸教育资源深度整合。立足晋江大健康产业集群需求,聚焦生物技术与生物(食品)工程领域,形成“企业导师驻校+学生项目入企”的协同育人机制,与惠泉啤酒、福大鲍鱼、盼盼等龙头企业共建产学研实践基地,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同时注重国际化视野培养,开展两岸师生互访、科研联合攻关及学术论坛,形成“理论-实践-创新”全链条培养体系,为福建新质生产力发展输送兼具工程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服务区域经济转型的示范性专业。

智能制造系马秋晨副教授:
我是一名聚焦电子封装技术研究的专任教师,该方向天然融合机械、电子与材料学科,与晋江校区“打破学科壁垒”的理念高度契合。在教学中,依托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的实践资源,围绕半导体制造与先进封装的产业难点,设计“真问题驱动”的教学案例,并结合校企联合项目,强化学生理论基础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借助校区省级闽台合作基地与跨地区师资基础,引入台湾先进产业案例,并围绕半导体国际焦点难题与我国重点技术产业升级,融入“工匠精神”和“科技报国”的思政内核,为先进制造业培养兼具创新力、实践力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系梁中宇副教授:
作为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的教师和学科建设参与者,我深切体会到教学与实践相融合对培养新一代集成电路人才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发挥学院“产教融合、闽台合作”的办学优势:一方面与晋江集成电路产业龙头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创新“项目制”教学模式,将企业真实案例融入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在实战中培养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深化与台湾高校合作,组建两岸联合师资团队,加强学生个性化指导,提升学生学术视野,同时建立跨学科教学团队,设立交叉学科研究课题,为拔尖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创造良好条件。通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实战的高素质集成电路人才,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区域产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21级学生马卫宁:
在台湾老师授课中,我深刻体会到闽台合作项目的独特优势,也深刻感受到学院在两岸融合与质量保障方面的创新实践。台湾老师的教学方式极具特色,注重知识启发、工程运用与视野开拓。例如在Java程序设计中,台湾老师细致的指导使我们明确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同时,老师们以台湾捷运系统为例,对我们进行了“案例拆解-增量开发-单元测试”的工程化训练,这种教学方式显著提升了我们的工程思维。在计算机通信课上,老师以全球视角解读当代热门产业,让我们了解到计算机通信的全球发展情况,为我们的科研方向和就业发展提供重要指引。这些与台湾老师交流学习的宝贵经历,不仅夯实了我的专业学科知识,更进一步锻炼了我的独立编程能力,为我之后的学业深造和工程实践奠定扎实的学术基础。

物流管理专业2021级学生魏梓瑞:
作为闽台合作项目物流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四年来我深切体会到学院在产教融合上的创新探索。依托闽台合作项目,铭传大学教师将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融入课堂,通过一个个实际案例带领我们了解物流行业的背后运行逻辑和实操注意事项,我们不仅掌握到了扎实的物流专业知识,还大大提高了物流实操能力。在校地合作方面,学院与晋江产业群深度对接,组织我们参访多个晋江当地的大型企业、大型仓库,使得课本的理论知识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课堂教战法+产业练兵场”的培养模式,不仅让我们掌握物流系统规划等硬核技能,更培养了立足产业需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2021级学生陈禺涵:
作为福州大学闽台合作项目的一名学生,我有幸体验到两岸融合的独特教学模式。台湾教师的讲授为课堂带来了全新视角,他们注重案例教学与互动实践,将产业经验融入理论讲解,让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更生动的理解。例如,在营建管理课上,台湾老师通过分组任务引导我们自主设计流程,强调“做中学”,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极大激发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同时,学院搭建的闽台师生交流平台,让我们能近距离向台湾教授请教行业前沿技术。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深深影响着我的学习方式。

  







...
原文地址:https://news.fzu.edu.cn/info/1011/118605.htm
责任编辑:福州大学001







...
福州大学城论坛 - 声明 1、在发表言论时,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主题所有言论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作者发表,作者享有帖子相关版权,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于福州大学城论坛
3、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4、帖子不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广告、人身攻击等情况时,福州大学城论坛管理人员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州大学城论坛 ( 闽ICP备2022007610号-2 )|站点地图

GMT+8, 2025-7-4 16:08 , Processed in 0.336961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