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开启左侧

中国科学报(2015-5-14):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福州大学生态校园建设纪实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7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中国科学报(2015-5-14):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福州大学生态校园建设纪实<hr>发布日期:  2015-05-14                            作者: 本站编辑                            阅读: <hr>■本报记者 温才妃
一阵朦胧的细雨过后,长弯山烟雾缭绕,一叶孤舟飘荡在内河之中,时有白鹭飞过,岸边是满眼的新绿、浮动的暗香,透过绿植的间隙,雕像、石碑、小桥、亭台……更显得分明。这样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吸引了福州大学师生赶来记录下“空山新雨后”的胜景。
然而,就在十多年前,这样的情景是不敢想象的。坊间曾编了一段顺口溜,“师大像教堂,中医学院像庙堂,福大像厂房”,说的就是当年以工科为主打的福大缺少人文气息。
十多年后,一座山水校园在师生、校友一砖一瓦的培土之下,成为一座“建在花园里的厂房”。而事实上,这不仅仅只是视觉上的改观,伴随而来的育人理念也同样动人。

鼓励学生“爱美”
由“厂房”到“花园”,一个最直接的改观就是厂房的顶层不再闲置或堆砌废品,而是越来越多的“万条垂下绿丝绦”。
校园保持了原有村庄的山水生态,绿植颇多,银杏、香樟、蓝花楹、盆架木、芒果树……近200种植物分布在水面岸边、木栈道、环校路等地。漫步其中,与野鸭、白鹭、黑水鸡等禽鸟为伴,好不乐哉。
然而,这在以工科见长的福大显然还不够——有了体现女性之美的“杏花江南”,自然也不能缺少了代表阳刚之美的“骏马秋风祭北”。
旧的发电机、变压器,不同年代的大齿轮,油漆之后是很好的工艺美术品。集合了20多种钢材的节点树,总是在课堂上被当作教学范例,课后引来学生好奇围观。为了不让学生误以为这些工业艺术品是随便摆放的闲置物品,学校还特意为模型做了基座。
在福州大学党委书记陈永正看来,之所以下大力气搞好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不是因为受调侃的挑衅,更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还要爱美”,因为“只有爱美之人才会有无穷的创造力”。
陈永正解释说,大学处处要考虑育人的功效,而最好的教育就是“润物细无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的教育,比外在施加影响可能会更好。“人都有一种心态,当你在凌乱的地方,对自己的言行不会很注意;当你面对美好的事物时,爱惜之情会油然而生。久而久之,言谈举止就会跟周围环境相匹配。”
形成高雅的言谈举止绝非一朝一夕,但却来自一点一滴。在福大,所有的绿地、空地禁止出现“不准践踏”“不准放车,违者放气” ……这样生硬的标语。因为在校领导和师生看来,不能为了建设文明校园,使用不文明的语言,否则这样造成的结果也将是不文明的。

散步时接触高科技
生态校园的提出,也让大学成为前沿科技的“练兵场”。
素有“火城”之称的福州,空调是夏天必备之物。如果有一种智能系统,根据教室人数自动打开空调,用电浪费的情况分将大大改观。同样,校园里的路灯根据气候、光线自动开启,而非定点打开,也会为学校节能作贡献。
这样的应用,在福大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张昂、林培杰两位青年教师的手中变为现实。他们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校园是很好的试验基地”,他们所作的研究对于偏远地区照明、市政推广亦有帮助。
更为难得的是,通过参与校园建设,学生有了一次难得的体验。福大集成电路专业研究生邵伟明表示,从书本知识到实际应用,看似一步之遥,但实际上,为了弄懂“死区时间”这样一个概念,通常要在实验中烧掉两三次电路板。“在实验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又能为学校建设作贡献,内心收获了极大的满足。”
据福州大学副校长王耀华介绍,像这样的科技生态建设还有很多,如环境与资源学院的校园热岛效应分析、光催化所的自动清洁墙面、空间中心开发的遥感地图等,就连后勤部门也开发了给排水系统,保证实验用水不间断。
这些高科技静静地“躺”在校园里,有时候甚至看起来“不起眼”。
一座被人误以为是当地村民捐资的小桥,却是由超高性能混凝土打造而成,主体壁厚仅10厘米,跨径10米长,别看它单薄,但强度却接近钢。
据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陈宝春介绍,这是中国第一座、世界第三座超高性能混凝土桥。在工程建设上,混凝土是仅次于水的第二大材料,超高性能混凝土是南海人工岛建设的必备材料。
处处留心皆学问。在水系发达的校园内,还有一座参照编织工艺架设的木拱桥,它恢复了《清明上河图》的桥梁结构,校方正准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这些小桥,总是在经人介绍之后,师生、校外人士慕名前来走走踏踏。“不出校园,在散步的过程中就可以接触高科技,也让高科技和学生不再遥不可及。”陈宝春说。

校友反哺文化建设
曾经的“文化沙漠”正在向“文化绿洲”改观。
福州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研究生林航就是这一改观的见证者。从一幢孤零零的教学楼立于荒僻之地,到校园绿地上学生欢声笑语,“绿荫、花香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融入校园活动”。
亲身参与校园桥梁设计的他曾手书了一幅书画作品赠予导师陈宝春,纪念这段特殊的学术经历。而他也从昔日的福大书画社顾问,升格为名家讲座的邀请者,也因此与文艺界名人成为朋友。
“文化绿洲”不单单是个人的体验。记者了解到,各个学院的文化馆群建设,也将在今年启动。展示茶文化的晨曦茶博苑、追忆福大三位先生的三种精神纪念馆、剖析火山形成的地质矿产博物馆……不久的将来,这些馆群还将免费向公众开放。
这其中,有高校环境育人的理念引导,也少不了校友的鼎力支持。
位于福大校门不远处是两座1亿年前的火山,一次偶然的野外科考,福大紫金矿业学院教授彭向东发现了火山地质遗址。如今,它在日本校友的捐赠下,即将还原1亿年前白垩纪的古生态景观,供在校学生、市民了解火山的形成、喷发原理。
福清园、晋江园、同心林、劳模林、香港校友芒果林、福友阁……像这样由校友捐建的馆群、亭台、树林,让人不禁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校园里的一草一木皆来自于校友。而这也是福大努力的方向。
陈永正把向校友募集资金,比作校领导外出“化缘”。“不动用学校经费搞景观建设,把校园建设得如此美丽。”也得到彭向东等教师的好评。
“我时常跟教师、辅导员们说,要爱学生,真真切切地关心他们成长,不能等到校友成功的时候再去找他。而创业型大学的校友反哺校园,这一行为对在校生也是很好的鼓励。”陈永正说。
福州大学图书馆前的日晷,孩子们爬上爬下。当太阳移动时,晷针的影子也会跟着变动。日晷记录了时光,也记录了在环境育人理念的引导下学生的成长、变化。
《中国科学报》 (2015-05-14 第6版 动态)
7f6cdf8d2d448190acb4835885b58e40.png



科学网: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5/5/300025.shtm
中国科学报: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id=23037

<hr>原文地址:https://news.fzu.edu.cn/info/1014/16016.htm
福州大学城论坛 - 声明 1、在发表言论时,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主题所有言论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作者发表,作者享有帖子相关版权,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于福州大学城论坛
3、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4、帖子不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广告、人身攻击等情况时,福州大学城论坛管理人员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州大学城论坛 ( 闽ICP备2022007610号-2 )|站点地图

GMT+8, 2025-7-1 21:51 , Processed in 0.336911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