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开启左侧

福建日报(2015-5-22):是更多彩的成长,还是荒废读书年华?——三位大学生谈休学创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7 13: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福建日报(2015-5-22):是更多彩的成长,还是荒废读书年华?——三位大学生谈休学创业得与失<hr>发布日期:  2015-05-22                            作者: 本站编辑                            阅读: <hr>阅读提示>>>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允许高校学生休学创业。在此之前,我省已出台允许大学生休学并保留学籍的政策,并有一批学生开始尝试。对于休学创业,有人说这是允许更多彩的成长,有人则认为这样会把最好的读书年华浪费了。休学创业究竟得失几何?记者从首批“吃螃蟹”的学生中,挑选了有代表性的3位,听听他们的切身经历和体会。

    秦天一:成长比成功收获更大
    不久前,腾讯公司在全国范围招聘实习生,收到简历150万份,最终只录用1000人。福州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大三学生秦天一,是这1000人中的一位,在福大,他是唯一被录用者。
    秦天一把成功应聘的原因,归结于其大学期间的多次创业和实习经历,尤其是一年前的休学创业,让他收获了裂变式的成长。
    “当时,有一个创业团队找到我。这个团队已有5个人,都是从中外名校休学出来创业的,带头人已经成功出售了两个项目。他们说团队还缺个人,问我来不来。”去年1月,当这个选择摆在秦天一面前时,他稍作思索,就立即办好休学手续前往北京。
    几个年轻人做起了“社区电商”APP,定位在中高端社区推广。
    一开始,形势挺火。不到一个月,他们谈下了3个社区,其中两个是4000户左右的中型社区,一个是2000户左右的小型社区。
    几组数据很喜人:在这3个社区,APP覆盖率达68%,人均单次购买额62元,一天平均销售额近3万元,超过不少连锁便利店。
    然而,当越来越多社区需要开发APP时,他们发现,技术问题难不倒人,线下把控却成了软肋。
    团队成员都很年轻,年纪最大的是1991年出生的,谁都没有成熟的渠道开发经验。另外,送货人员工资、货款预垫、仓库租赁,这都需要大量资金,但他们的资金来源却十分有限。
    经验、人脉、资金,这3个大学生创业难题接踵而来,最终这个项目被舍弃。半年后,秦天一回到福大复学。
    “在北京,我认识了很多技术牛人,也经常能遇到国内外的成功投资人和创业者。相互交流,感受他们的眼界和理念,你才知道世界有多大。”秦天一说,虽然项目失败了,但他觉得在这段时间的成长比成功收获更大,而且,他借此明确了努力方向和未来规划。
    “年轻时,‘试错成本’最低,摔摔打打都是替未来攒经验。以后再创业时,我就会更成熟,也更有胜算。”秦天一信心满满。

    许晓锋:学业和创业难以两全
    许晓锋,华侨大学机电专业大三学生。他以一己之力开发出英语单词记忆APP“贝壳单词”,半年多下载量就达到近30万人次,还获得天使投资人的青睐,迄今已提供上百万元资金支持他创业。
    在高中时,许晓锋就是编程达人,曾获得福建省机器编程大赛三等奖。大二时,在一次复习英语过程中,他萌生出做个单词记忆软件的想法。第二天,他花了一个上午用代码做出了这个APP,取名“贝壳单词”,并上传到自己的社交软件。
    许晓锋没有想到的是,这个APP很受欢迎,在朋友圈里转载率很高。很快,它被安卓系统注意到,这个APP获得豌豆荚设计奖,用户量一下子剧增了十几万。
    “很多记忆单词的APP用滚雪球的背诵方式,每日定量背诵新单词,再复习学过的单词,任务量很重,让人压力很大,不想打开。但‘贝壳单词’是在消息提醒栏里随机显示单词,让人刷屏时就能记住单词,很轻松。”一位用户如此评价。
    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快速增长的下载量,很快赢得了天使投资人的青睐,他们为许晓锋提供了第一桶金。
    有了资金,再加上对项目前景的信心,许晓锋于去年12月申请了休学创业。目前,他组建了一个6人团队,入驻厦门软件园。
    “我们比较幸运,因为一开始就有启动资金,项目盘子也比较小。”许晓锋说。但他们同样受制于经验、人脉不足等问题,APP如何有效推广让大家犯愁,目前的下载量基本上都是靠用户之间口碑相传自然增长的,其他推广方式缺乏。
    让许晓锋最感头疼的是学业和创业的冲突。“教育部规定,本科最长学习期限不能超过6年。也就是说,我最多只能休学两年。但到时候如果公司走上正轨,我又抽身离开,公司怎么办?”他说,即使自己回到学校,一大堆学分也不见得能及时补上,很担心拿不到毕业证。
    许晓锋建议:“如果学校能把创业经历折算成学分就好了。政府出台的鼓励政策很好,但还需要落实配套细则,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否则贸然出去创业,可能就会碰到我这种尴尬。”

    郭呈凯:在校知识积累很重要
    福州大学学生郭呈凯的创业念头,缘于一位美国小伙在北京的DIY故事。
    美国小伙David在北京生活了6年,发现有很多老旧自行车被废弃,其实有不少零件还可以使用,造成资源浪费。于是,他收集废旧自行车,拆下能用的零件,并尝试用不同的材料配上这些零件,重新组装成一辆新车。
    David想到中国的竹资源丰富,就从网上找资料,自己动手尝试组装,又花了3个月请专家指导改进。最终,他成功地以竹子为主体,用麻纤维和环氧树脂来黏合车架,配上废弃自行车的零件,做出了减震、环保又美观的自行车。
    后来,David迎来了几位对竹制自行车这一项目感兴趣的伙伴,一起成立了工作室。
    “福大每年大概就有上千辆自行车被废弃,如果能利用这些资源,是多么好的事啊。”郭呈凯说,带着兴趣和好奇心,去年5月他办理了休学手续,到北京加入David的工作室。
    郭呈凯加入工作室不久,恰好就有投资人对这一项目感兴趣,David就请他帮忙写一份商业策划书。“一接到这个任务,我就傻了。我没写过,身边的同学问了一圈,谁都没有经验。”第一个任务,郭呈凯就办砸了。
    郭呈凯有些沮丧,开始老老实实学习做车架。做了不久他发现,虽然竹制自行车性能不错,但因为是纯手工,工序多耗时长,推广着实不易。
    “有些竹制部件能不能实现机械化生产?这样,只要手工完成一些简单的黏合工序,就可以组装成车了。”郭呈凯想到了工艺革新。但知易行难,郭呈凯在大学读的是信息安全专业,对机械一窍不通。他尝试自学,但读过一些书后,他发现自己只是初步掌握了基础原理,实际操作中遇到难题又没法解决。
    “我总算知道什么叫‘书到用时方恨少了’。”经过深思熟虑,郭呈凯在今年1月回校复学,并递交了转专业的申请。
    “现在扎扎实实地学习知识最重要,我要到机械系去,毕业后可以考虑投身智能自行车研发领域。理论扎实了,实践才会事半功倍。”回顾自己的休学创业历程,郭呈凯感慨地说。


福建日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5-05/22/content_834209.htm?div=-1


<hr>原文地址:https://news.fzu.edu.cn/info/1014/15963.htm
福州大学城论坛 - 声明 1、在发表言论时,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主题所有言论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作者发表,作者享有帖子相关版权,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于福州大学城论坛
3、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4、帖子不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广告、人身攻击等情况时,福州大学城论坛管理人员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州大学城论坛 ( 闽ICP备2022007610号-2 )|站点地图

GMT+8, 2025-7-1 15:24 , Processed in 0.309260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