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开启左侧

福建日报、东南网(2015-7-6):高校思政课求突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7 13: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福建日报、东南网(2015-7-6):高校思政课求突围<hr>发布日期:  2015-07-06                            作者: 本站编辑                            阅读: <hr>
近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人物评选结果揭晓,我省多名教师获奖,再次引发社会对高校思政课的关注。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在进行思政课改革,意在抢救这门重要的“弱势学科”。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不少高校思政课依旧是“教师讲得费劲,学生听着没劲”,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而思政课教师面临的压力更大,“学校不疼,学生不爱”。与其他科目相比,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更为突出。

成长路上,学生需要并欢迎怎样的思政课?如何打破偏见、帮助教师走出职业困境?榕城一些高校正在进行有益尝试。


    学生:拒绝照本宣科

    “个人感觉这一课程应该设为选修课,而不是公共必修课。大多数的思政课说实话蛮无趣的,老师多在背书、陈述课本知识,考试也多为开卷考。开没开这门课没多大的区别,教育意义不大。”福建师范大学的施同学告诉记者。

    “现在学的是工科,课业压力很大,平时实验都来不及做,怎么可能在思政课上多花心思?”在福州大学,面向全校学生的随机问卷调查中,不少学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这就是这门课的先天劣势。”对于学生的态度,刚获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人物称号的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新玲很理解,“我们首先要定性这门课。它是对人生看法、价值、道德的探讨,能帮助学生向着理性、成熟跨进。课能不能讲好,关键在于独具匠心的问题设计。”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学生们对“有温度的”思政课其实并不拒绝,甚至有些期待。“我们学校有个教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老师,上课特别生动,跟现实结合得很紧。师弟师妹们都说获益匪浅。”施同学毫不掩饰自己的羡慕之情。他觉得,只要老师教法得当、贴近实际,思政课就可能变得有趣又有用。

    “实际上,思政课内容非常丰富,是学生了解国家历史、社会现实,增强理论思维,获得人生启迪、导正人生方向的重要途径。”福建中医药大学的陈韵老师认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她表示,大学生年龄在18-22岁之间,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为其开设思政课非常有必要。

    “毕竟是前辈积淀下来的精华,一定有其价值。我们并非不需要思政课,只是不喜欢照本宣科的思政课。”闽江学院的小陈同学说。


    专家:老师别唱独角戏

    “今天,与刘新玲老师的分歧主要在于:个人在社会环境中是否需要在考虑长远利益的情况下遵守道德。对此,我认为……”福建农林大学一名大一学生写道。

    刘新玲把这封大有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气概的邮件称为惊喜,并就其和学生们展开进一步交流。

    “思政课教学需要改变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法,引入问题意识,把教材内容转变为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专题,引导学生参与思考与讨论。”刘新玲说。在此基础上,刘新玲探索出的“专题性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原本 “没打算听”的思政课变得很“费脑费力”,也收获了频频点赞。“这样的课堂,可以锻炼学生质疑权威的精神和表达观点的能力,在思辨中,道德的种子自然而然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思政课应当面对当下国内外的时局,学会辩证看待问题。”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董海峰说。如何把学生敬而远之的大道理转化成学生乐于接受的身边事,是教师们攻关的重点。

    “教师要明白,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谁。”董海峰认为,教师不能唱独角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着眼于这一认识,她和同事们大胆创新“课题研究舞台化竞赛法”,教师只在其中起引导作用,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起初是两队的辩论赛,后来全班分成两派来辩论,大家各抒己见,各种跳跃的思维简直‘引爆’了课堂,这是我最青睐的思政课。”福大经济与管理学院2012级本科生小陈评价说。

    “情景剧是一种感性的方式,大学生都喜爱。”董海峰说。采用竞赛的方式则会产生竞赛心理状态——精神高度集中,记忆迅速、反应敏捷、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而集中在同一时空下的竞赛,还可以使同学之间相互观察和学习,形成良好的集体性学习氛围。她惊喜地发现,原本在课堂上状态比较“蔫”的学生,表演的时候出乎意料地活跃,都急切地诉说着选题和思考过程中的困惑,渴望获得老师的指导。在董海峰看来,这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收获。


    教师:有激情才有感染力

    用茫茫的夜色作墨,用疮痍的土地作纸,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之后,是谁?写下的两个字——中国!”这不是朗诵比赛,也不是演讲现场,而是董海峰每学期最后一节思政课的课堂,师生共同朗诵诗歌《青春中国》,为一学期64课时的思政课画上句号。

  从福大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语言枯燥、自说自话的教师最不受学生欢迎。处在思想转型期的大学生更喜欢活力四射、风趣幽默、语言犀利的教师,也更喜欢互动形式多样的课堂。

    “思政课本身很枯燥,让人昏昏欲睡,如果老师再不激情澎湃,如何让学生融入其中呢?”任教3年来,福建中医药大学的陈韵始终保持着“一走进教室就不觉得累”的激情状态,手舞足蹈、眼神交流、四处走动加上穿透力十足的嗓音,是陈韵的课堂标配。陈韵上完第一节思政课后,她便收到一个学生的短信,“说我的课让他震撼,扭转了他对思政课的看法”。

   如果思政课教学入不了耳,何谈入脑入心呢?”董海峰认为,和专业课相比,思政课是大脑相对放松的时段。如果老师过于严厉,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今后的思政课改革,可以从教导模式向引导模式转变,教师的角色也要从长辈向朋辈转换。”

    “教师的个体差异,是导致思政课课堂效果存在差异的最根本原因。老师的职责就是讲好课,否则就是对学生权益的侵犯。”刘新玲说。


福建日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5-07/06/content_845582.htm?div=-1
<hr>原文地址:https://news.fzu.edu.cn/info/1014/15828.htm
福州大学城论坛 - 声明 1、在发表言论时,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主题所有言论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作者发表,作者享有帖子相关版权,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于福州大学城论坛
3、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4、帖子不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广告、人身攻击等情况时,福州大学城论坛管理人员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州大学城论坛 ( 闽ICP备2022007610号-2 )|站点地图

GMT+8, 2025-7-2 06:52 , Processed in 0.30590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