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开启左侧

新华网(2015-11-19):教育家卢嘉锡:与一所高校的“不解之缘”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7 13: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新华网(2015-11-19):教育家卢嘉锡:与一所高校的“不解之缘”<hr>发布日期:  2015-11-20                            作者: 本站编辑                            阅读: <hr>新华网福州11月19日电(记者陈弘毅)走进坐落于著名侨乡福建的福州大学校园内,一组大理石和青铜铸就的雕像安静地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大草坪上。其中一尊是一位目光慈祥的学者,静静地望着远处人潮涌动的教学楼。
这位学者,便是中国结构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教育家、与福州大学结下“不解之缘”的终生名誉校长卢嘉锡。
“今年是卢嘉锡院士诞辰100周年,也是福州大学创办57周年。像先生这样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一生与一所高校结下如此深厚‘缘分’的,在全国都不多见,”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付贤智说。
卢嘉锡先生1915年出生于福建厦门的一个台湾籍塾师世家。年轻时,他怀着科学救国的信念出国求学,年仅24岁便获得伦敦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任美国加州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员等。
1945年,满怀“科学报国”热忱的卢嘉锡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科研工作环境,回到祖国,先后担任厦门大学化学系主任、副校长等职务。
1958年,福建省决定新办一所工科大学——福州大学,两年后任命卢嘉锡先生为福州大学副校长。时年45岁的卢嘉锡欣然接受,来到了当时还是“一穷二白”的福大上任。
“福州大学上世纪60年代初还处于草创阶段,规划中的校园实际上还是一片水田,学生在临时搭盖的竹棚餐厅里吃饭,上课做实验就挤在几间简易教室和尚未装修好的宿舍卫生间及阳台上。”卢嘉锡当时的学生,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吴新涛院士回忆道,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卢嘉锡为侨乡教育事业默默付出二十余年心血。
“建校初期,师资匮乏是学校发展的‘拦路虎’。卢嘉锡先生亲自出面联系动员了一大批国内优秀学者到福大工作,”福州大学党委书记陈永正介绍说:“先生在百忙之中还为化学化工系青年教师讲授《群论》和《高等无机化学》两门课程,带出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如今,先生一手创办的物理化学学科已经发展为全国重点学科。”
“父亲一生扑在教育事业上,尤其对福大的建设,他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卢嘉锡女儿卢葛覃女士说:“他提出‘好的工科都是与好的理科有密切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主张福大应该理工合校,在历次高校和学科专业调整中,他都向有关部门力陈继续办好福州大学、坚持理工结合的必要性,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即使后来到北京工作后,卢嘉锡先生依然情系福大,一有机会回到福建,他都会到校园走走看看。
2001年,卢嘉锡先生不幸病逝。病重时,他嘱咐家人,灵车环绕福州大学一周。2003年,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嘉锡精神”被正式确立为福州大学的校园精神,并发起创立了卢嘉锡科学教育基金,迄今为止共评选出3名优秀化学奖和100多名优秀导师、研究生奖。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5-11/19/c_1117200995.htm
<hr>原文地址:https://news.fzu.edu.cn/info/1014/15607.htm
福州大学城论坛 - 声明 1、在发表言论时,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主题所有言论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作者发表,作者享有帖子相关版权,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于福州大学城论坛
3、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4、帖子不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广告、人身攻击等情况时,福州大学城论坛管理人员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福州大学城论坛 ( 闽ICP备2022007610号-2 )|站点地图

GMT+8, 2025-7-4 20:42 , Processed in 0.29466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