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创新网(2013-3-18):付贤智:企业成技术创新主体 高校依 ...
《媒体福大》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创新网(2013-3-18):付贤智:企业成技术创新主体 高校依然大有可为<hr>发布日期:2013-03-19 作者: 本站编辑 阅读: <hr> “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时,不必担心高校和科研院所会被边缘化,高校依然大有可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付贤智向记者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付贤智表示,在这一技术创新体系中,高校不仅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而且可以直接参与到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去。
提供人才支撑
“高校承担培养人才的责任,可以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他们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付贤智表示,福州大学近年来服务于区域创新的探索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012年,福州大学与福州市泉港区政府、福建石化集团共建福州大学闽南石化学院,首批开设了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新能源与清洁生产、环境与安全管理等四个专业。福州大学闽南石化学院还将设立石化研究院,联合其他高校共同组建协同创新联盟。
此外,福州大学还与新大陆科技集团共建福州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与紫金矿业集团共建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成立了福州大学海洋学院等。
“学科调整以后,一方面对福建省经济建设、企业创新提供了人才支撑,另一方面也对学校自身的学科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付贤智表示。
直接参与创新体系建设
除了提供人才支撑外,高校还可以直接参与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付贤智介绍,近年来,福州大学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了产学研合作,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
“所谓‘引进来’,即福州大学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了福州大学科技园。福州大学科技园引进了中海创集团等企业共建福州大学先进控制技术研究中心,引进福建省40多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到福州大学科技园直接进行‘一对一’对接。”付贤智介绍。
“所谓‘走出去’,是指福州大学今年与福建省所有设区市签订了科技合作战略协议,并且延伸到区、县和县级市。福州大学在企业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国家和省级的研究平台,在当地设立了研发分支机构和研发基地,与企业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并把学校研发的有市场前景、企业需要的研究成果带到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付贤智表示。
这种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福州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也使福州大学的各项科研经费大幅增加。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创新创业的知识分子,付贤智多次参与企业创新的调研。“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福建省人大组织我们到福州市进行科技创新考察,倾听基层企业家的呼声。”付贤智说,当前企业中呼声最高的是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推出一些更加广谱的科技创新投入鼓励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增强科技创新投入。
“虽然目前有针对企业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但受惠的主要是经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不到这些政策。”付贤智建议,我国应该出台更加广谱的政策,支持更多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此外,还应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鼓励中小企业建立技术研发平台,鼓励人才向中小企业流动,鼓励中小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科技人员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比如,可以制定到中小企业工作的科技人员最低工资政策及福利保障政策等。”付贤智表示。
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议法院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庭,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加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信心,降低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的市场风险。”付贤智表示。
“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益凸显的能源管理等一系列发展问题,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也是高校和科研院所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责无旁贷。”付贤智说。
http://219.229.134.186/u/cms/www/20130319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截图《付贤智:企业成技术创新主体%20高校依然大有可为》_副本.jpg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http://paper.chinahightech.com.cn/html/2013-03/18/content_522.htm
中国创新网:http://www.chinahightech.com/html/684/2013/0318/105901.html
<hr>原文地址:https://news.fzu.edu.cn/info/1014/17574.ht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