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华网(2013-8-23):金秋的收获金色的希望
《媒体福大》福建日报、新华网(2013-8-23):金秋的收获金色的希望<hr>发布日期:2013-08-24 作者: 本站编辑 阅读: <hr>“当一些同学在家里无所事事的时候,我却可以在企业里和员工们一起工作,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在2013年大学生勤工俭学座谈会上,来自福建工程学院的徐同学如是说。8月下旬,为期一个月的省总工会“金秋助学”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圆满结束。这项活动是近年来省总工会转变助学方式的创新举措,变单纯资金助学为帮助大学生从劳动中获取价值。通过活动,我省近200名受助大学生在暑假期间走进企业和家庭,开展暑期实践和家政家教活动。
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大学生们的收获却是沉甸甸的。而对于各资助企业、家庭乃至社会来说,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们也带来了诸多正能量。
被人需要的感觉真好,要把感想和思考写进毕业论文
小沙是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大三学生,已连续两年参加勤工俭学家政家教活动。两次和她“结对子”的,都是来自省直机关的曾女士。
小沙和曾女士签订的是以家教为主的服务合同,主要为曾女士上初二的孩子辅导数学和英语,月薪1600元。“实际上,小沙所做的已远远超出了合同条款规定,我们家已经离不开她了。”曾女士说。
曾家是典型的双职工家庭,家中老人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照顾孩子。“前两年寒暑假,孩子都是一个人呆在家,没日没夜地上网。即使我们下班回家,孩子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出来。”曾女士无奈地说。
自打小沙来到曾家后,孩子封闭的心扉开始为她敞开。小沙为孩子制定了丰富而有规律的暑期生活计划:上午补习功课,中午按时午睡,下午抽出两个小时打羽毛球或下五子棋。到了周末,小沙就带着孩子逛大学城。“孩子很黏我。去年和今年暑假期间,她基本上都没碰过电脑,这让我很有成就感。”小沙说。
因为家境贫困,小沙一进大学就申请了助学贷款。不过,勤工俭学更能让她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我告诉妈妈,我现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小沙笑着说,“还有,被人需要的感觉真好。”
通过与其他参加家政家教活动的同学交流,小沙发现,不少家庭面临的问题很相似:家长工作忙,分给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太少,孩子们往往因为孤独、寂寞染上了网瘾;亲人之间的沟通不太顺畅,这会导致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产生叛逆行为。而在小沙看来,这些让家长们头疼的问题,解决起来没那么复杂。“陪伴就是最好的家教。”小沙说。
“我决定结合自己和同学们的社会实践,将感想和思考写进毕业论文里”,开学就上大四的小沙,连毕业论文的题目都想好了,她说,“就叫《家庭教育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蕴含着大学问。而这些在学校里学不到
今年暑期到一家企业实践的林建新告诉记者,他的实习时间有一半用在了培训上。
林建新来自福州大学,他实习的企业是中国华电华安水电厂。在正式进入班组工作前,他经历了三道培训。第一道培训是,到安监部进行厂级安全规范学习,培训有关电气、水力机械、消防法规、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等内容;第二道培训是,车间级安全规范的培训考核;第三道培训则是上岗证培训。
“我根本没想到,只实习一个月也需要考上岗证。他们对工作负责和认真的态度让我敬佩。”林建新说。经过培训,林建新的安全生产意识大为提高,“一个小小的疏忽,一次无心的违规操作,都有可能带来极其惨烈的安全事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是第一要素。”林建新认为,对他个人而言,培训也许是最好的奖励,比起同专业的其他同学,他在职业素养方面已经领先了许多。
进入班组工作后,企业员工的认真再度给林建新上了一课。在一次新设备的验收和调试过程中,班组的技术骨干们向厂家技术人员提出各种问题,好多问题让对方抓耳挠腮。“他们比我们研发设备的人还了解设备。”这句话,令林建新震惊,同时也让他意识到,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有多么重要。
刘婧来自福建工程学院法学系。此次“金秋助学”活动,她被安排在福州市邮政局实习,主要负责商业信函的封装。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蕴含着大学问。比如商业信函的封装,看似举手之劳,实际上却涉及选择以邮简、平常函件、挂号函件或特快邮件等形式寄给各目标客户,没有经验的员工很容易犯错。此外,团队的合作精神以及自身责任心的培养等,都是在学校里无法学到的。
社会实践,让未来就业有了方向
“暑期勤工俭学,使学子们更早接触了社会,为他们今后的择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省总工会副主席高榕说。
实际上,不少大学生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已经明确了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
周红是福建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2010级学生,她可是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的“老朋友”了。周红说,她参加勤工俭学的初衷,本来只是体验社会、学会自立,可现在,她对未来有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
“我在报纸上看到,现在‘大学生保姆’极其稀缺。在两次勤工俭学活动中,我发现家长们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很旺盛。”周红说,这促使她改变了自己的就业规划。“原本家里让我毕业后考老家的公立幼儿园,工作体面又有保障。可现在,我想毕业后就做专职‘家教型保姆’,工资也不低。积累一些经验后,我希望开一家中介公司,专门培训‘大学生保姆’,填补市场这块的空白。”相比同龄人,周红的想法显得独立而超前。
周红还告诉记者,这几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而大学生们对“保姆”的身份很难认同。“我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服他们。退一步说,他们不妨把这当作过渡职业。国家规定,大学生做家政工作,可以算作基层工作经历呢。这对他们今后参加公务员考试、村官选拔等都有好处。”
(本报记者谢婷)
福建日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3-08/23/content_663161.htm?div=-1
新华网:http://www.fj.xinhuanet.com/news/2013-08/23/c_117062286.htm
<hr>原文地址:https://news.fzu.edu.cn/info/1014/17178.ht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