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2016-3-31):“第二课堂”需要更多理解支持
河北日报(2016-3-31):“第二课堂”需要更多理解支持<hr>发布日期:2016-03-31 作者: 本站编辑 阅读: <hr>□余明辉《跆拳道展示与防身术教学》《街舞体验课》《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对抗教学》……这些都是福州大学“第二课堂”(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实践选修课)教授的内容。据了解,该课堂由在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创办,并获得学校教务处学分认证。学生上完“第二课堂”所有课程即可获得两个学分,可抵校选修课学分。(据《福建日报》3月30日报道)
据悉,“第二课堂”抵的是自然科学类课程的学分。从实际情况看,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的多为文科学生,而福州大学为理工科高校,文科学生数量较少,并且“第二课堂”课程大多在周六开课,授课时间仅有短短两个小时。因此,一些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是“混学分”课堂,是在给高校课改“注水”。笔者以为,这样的理解有些狭隘和偏执。
一方面,福州大学“第二课堂”的相关课程,基本都由学生社团设计,学生最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因此开设的课程应该说确有现实的需要和针对性。同时,这些课程的设置是得到学校许可的——作为一所大学,开设什么课程、不开设什么课程是需要反复论证才能决定的,这也说明了“第二课堂”的严肃性、科学性。
另一方面,抛开抵学分的作用不说,“第二课堂”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利用课余时间发展特长、增加学识、陶冶情操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可以帮助他们在专业知识之外,接触和学习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际上,从“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来看,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其实都需要接受这样的教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第二课堂”的开设不失为大学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
当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主要依靠在校学生社团力量搞起来的“第二课堂”,免不了在学习时间保障、师资力量配备、日常课堂考勤和纪律管理等方面,存在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应该看到,这也是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在产生之初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非不能解决。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课堂”会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我们不能因为现在的“不完美”而否定它存在的价值,而是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河北日报》(2016年3月31日) 03版
河北日报: http://hbrb.hebnews.cn/html/2016-03/31/content_92981.htm
<hr>原文地址:https://news.fzu.edu.cn/info/1014/15377.ht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