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05-07):铲除“污染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05-07):铲除“污染源”<hr>发布日期:2017-05-08 作者: 本站编辑 阅读: <hr>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领导干部要注重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围猎者以利猎权、借权生利,干扰了经济秩序,破坏了政商关系,侵蚀了党员干部队伍,污染了政治生态。那么,如何破解“围猎”之困?
“干部面对围猎,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山东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张晓峰认为,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被围猎的干部根本上还是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底线意识模糊,在物质享受、灯红酒绿中迷失了自我。所以,破解“围猎”之困,首先要从内因着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防止被围猎,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强化定力,牢固树立底线意识。特别在八小时以外,自觉抵制腐败侵蚀,私下不与意图行贿的人员接触。面对诱惑,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杭州市纪委副书记邬月培说,要铲除围猎“污染源”,被围猎者不能仅仅满足于“独善其身”,不敢与行贿人作斗争也是理想信念不强、党性觉悟不高的表现。党政干部面对围猎者,要敢于拉下脸、不惜撕破脸,要有“按住行贿之手,将其扭送报官”的勇气。
客观地说,在整个围猎过程中,即使有“百毒不侵”之术,受围猎者仍然处于守势。反围猎在巩固内因力量的同时,还需要外部创造必要的条件给予支撑。
“党员干部受到腐蚀,党组织是有责任的。”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委书记黄万林说,被腐蚀的干部往往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由小节到大错的过程,如果组织平时加强对他们教育管理,在出现违纪端倪时能及时提个醒、拉一把,这些人也不至于在“陷阱”里越陷越深。
党组织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要求,党组织要多了解党员、干部日常的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状况,多注意干部群众的反映,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党的各级组织要敢于较真碰硬,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让党员干部习惯在相互提醒和督促中进步。”福州大学廉政与治理中心刘碧强副教授说。
全文见中国纪检监察报:http://csr.mos.gov.cn/content/2017-05/07/content_48797.ht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