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网(2018-06-07):两岸同根源 家风世代传(两岸聚焦 ...
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网(2018-06-07):两岸同根源 家风世代传(两岸聚焦)<hr>发布日期:2018-06-07 作者: 本站编辑 阅读: <hr>“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注重营造良好家风,形成了内容丰富、发人深省的家训文化。海峡两岸民间姓氏同根同源,交流家训文化、追慕先祖荣光、弘扬传统美德成为近些年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内容。6月2日,由两岸民间文化团体举办的第十届海峡百姓论坛热闹登场。两岸约800位姓氏宗亲代表齐聚台湾新竹,以“传承优秀族规家训,倡导良好家风建设”为主要议题,开展两岸地对地、民对民、姓对姓的宗亲联谊交流。
品德修养的文化宝库
“把经典家训和个人品德修养结合起来,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机会更大。”论坛上,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后裔朱高正一边背诵《朱子家训》,一边解释其中含义,引起现场听众强烈共鸣。朱高正说,他本是研究西方哲学的,留学德国时深感中华传统经典博大精深,愈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研习。“家训不只是拿来背的,更是拿来做的。”朱高正表示,他时常用《朱子家训》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家训中的这句话是朱高正最早用来诫勉自己的格言,他回忆说,自己早年脾气急躁,见到有人插队就一定要找人理论,后来慢慢以家训涵养自己的宽容之心。
现年82岁的福州大学教授吴汉光本是一名电气工程专家,退休之后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诸如姓氏源流等传统文化研究。“我的童年是在日军飞机轰炸中度过的,当时立志要强国富民,就是受到了家训的影响。”吴汉光不仅在童年时期受本家家训的影响,也读过朱伯庐的《治家格言》等其他姓氏家训。他认为,各姓家训虽各有侧重,但皆体现了“修齐治平”的思想。“中国人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是透过家训刻在骨子里的,这是我们能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原因。”吴汉光说,他退休之后从事传统文化研究,正是受一种文化使命的感召。
(节选)
全文见人民日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8-06/07/nw.D110000renmrb_20180607_4-20.ht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