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2019-09-25):“我叫建国,和新中国同岁”
海西晨报(2019-09-25):“我叫建国,和新中国同岁”<hr>发布日期:2019-09-25 作者: 晨报记者 陈晓青 张玲玲 阅读: <hr>新中国走过了70年风雨历程,而厦门翔安区有两位古稀老人与新中国同岁,更巧的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建国”。取这个名字,是父辈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为建设祖国贡献一份力量,同时又能像新中国一样,不断发展,变得越来越强大。在国庆即将到来之际,本报找到两位名叫“建国”并和新中国同岁的老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和厦门的变迁。
晨报记者 陈晓青 张玲玲
翔安琼头社区林建国:
我想为祖国奋斗到90岁
林建国出生于1949年8月14日。他的一个弟弟生于大建设时期,于是父亲为其取名林建设。他还有一个弟弟生于20世纪50年代厦门海堤建设时期,所以取名林海堤。
“我父亲是一个跑外海的海员,对国家大事比较了解,所以我们的名字都具有鲜明的特色。”林建国告诉记者,7岁时,他们举家搬到同安区洪塘镇。1962年,他考入同安一中。1968年高中毕业,随后被福州大学录取,就读于机械系。
1973年,24岁的林建国成为当时琼头村第一名大学生。“我当年的读书条件比较艰苦,晚上点煤油灯读书都算奢侈的,有些长辈还觉得读书无用,浪费煤油。读高中时,我每周从家里带米和一瓶豆豉,就可以吃一周。”林建国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上高中时就领补助金,生活上也很节俭。上大学时,他是带薪上学。当时,他在当地的油厂工作五年后,就能领到每月33.5元的工资,就这样他带薪从福州大学机械系顺利毕业。
“我很感恩党和国家,让我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就是我回报国家的时候。”林建国大学毕业后参与创办了在矿山开采、家庭装饰、酒店服务、工程材料等领域均颇有建树的高时石材。不仅如此,他也曾参与同安啤酒厂的创建和管理。后来,在担任厦门万里石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期间,他还与厦大化学系实现对接,共同研究如何利用废石粉制造多孔砖。今年4月,这个“变废为宝”的项目已经在翔安正式投产。
“福建是中国的石材大省,石材加工的锯、切、磨环节一年大约会产生800万吨废石粉,利用废石粉来烧结多孔砖,在全国还是首创。”如今已经70岁的林建国,依然充满工作热情。他说,他想为祖国奋斗到90岁。
从一家外资企业的技术高工岗位退休后,林建国并没有歇着,而是在老家翔安琼头社区成立了科达翔(厦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由他担任总设计师和高级工程师,主攻凝灰岩烧结砖发明专利转让和投资、工业固废和城镇污泥处置等。
今年,林建国计划在翔安大帽山规划建设“凝灰岩+污泥”烧结透水砖项目,有望破解厦门每年200万吨污泥处理难题,为厦门“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一款新型路面透水材料,同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我今年70岁,算不算70后?哈哈哈!”林建国打趣道,虽然他已退休,但他依然在想方设法为破解环保难题而奋斗。
海西晨报:
http://news.sunnews.cn/dzb/hxcb/html/2019-09/25/content_776787.ht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