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3-3-17 12:55:27

西安晚报、中国经济网(2019-11-14):“我固执相信, 打动我的生活 一定能打动别人” ...

西安晚报、中国经济网(2019-11-14):“我固执相信, 打动我的生活 一定能打动别人”<hr>发布日期:2019-11-14                            作者: 记者 张静                            阅读: <hr>
陈彦 作家出版社供图

陈彦给学子签名 作家出版社供图
近日,陕籍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彦现身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图书馆,举行读者见面会,陈彦与福建省作协主席陈毅达、福州闽剧院副院长林颖一起,和福州学子畅谈文学与戏剧梦想。陈彦说:“长期以来,我就有书写戏曲艺人成长的萌动与情愫。终于,《主角》要开启这种生活了。我是想尽量贴着十分熟悉的地皮,把那些内心深处的感知与记忆,能够皮毛粘连、血水两掺地和盘托出。因为那些生活曾经那样打动过我,我固执相信,打动我的生活一定能打动别人。”
戏剧让观众看到的永远是前台,而陈彦想努力呈现给读者的恰是幕后。“唱戏不是一件单打独斗的事,不仅演出需要配合,而且剧情以外的剧情,总是比剧情本身要丰富出许多倍。写《主角》时,我是有一点野心的:就是力图想把演戏与围绕着演戏而生长出来的世俗生活,以及所牵动的社会神经,来一个混沌的裹挟与牵引。”陈彦说。
五易其稿,历时近两年写成的80万字长篇小说《主角》,里面有100多个人物,涉及的生活很宽泛,以主角忆秦娥的个人成长揭示社会的沧海桑田。“我把50多年的生命体验都带进来了,对熟悉的角色进行整合。”他表示,《主角》不是一部简单地记录主角忆秦娥成长的励志剧,而是借戏剧天赋的镜子功能,用现实主义精神观照社会生活的“大说”。
陈彦在文艺团体工作了近三十年,对贴着大地行走的戏剧艺术有着切身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我写《主角》,是沾了戏剧的光。”他说。写了半辈子舞台剧的陈彦,对戏剧的爱已融入血液中、内化到作品里。他认为,戏剧的结构很完备,有比宗教更广阔而丰沛的生命物象概括能力,戏曲故事总是企图想把历史演进、朝代兴替、人情物理、为人处世要一网打尽。因而,唱戏是愉人,唱戏更是布道、是修行,这些都值得作家们学习、研究和借鉴。
主角忆秦娥在大起大落的开合浮沉中,却能始终如一地秉持戏之魂魄,并呈现出一种戏如其人的生命瑰丽与精进。这就是戏剧的魅力所在。正如陈毅达评价时所说,《主角》看似女艺人草根成长史,实则非常真实,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陈彦深有感触地说:“在国外,作家多半是将戏剧与文学打通来写,像马克·吐温、歌德等。在国内,一些作家将文学与戏剧分得比较开,以至于结构出了问题,写出来的东西没人看。相反,像罗贯中、郭沫若、老舍、莫言、汪曾祺等人都了解戏、写过戏,他们借鉴戏剧元素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既好看又耐看。”
在交流环节,就陈毅达提出的“作家如何锤炼叙述性语言”这一话题,陈彦建议:一要做大量的经典阅读;二要做大量的田野调查。他提醒说:“年青一代的知识分子不太注重田野调研,这一倾向需要改变,因为仅仅依靠书本获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其实,民间的东西非常了不起,大学生应向司马迁、费孝通、王洛宾、林徽因等人学习,扎到生活的土壤里,亲身调查,将来才可能有大作为。”有学生现场提问,文学路是否好走?对此,陈彦给出中肯的建议:“这条路不太好走。当作家,要保持定力,耐得住寂寞,不能急功近利,更没有捷径可走。青年时期要有梦想,成年时期要懂得沉淀、深入思考。”
记者 张静


西安晚报:http://epaper.xiancn.com/newxawb/html/2019-11/14/content_405176.htm?div=-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安晚报、中国经济网(2019-11-14):“我固执相信, 打动我的生活 一定能打动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