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3-3-17 12:55:13

光明日报、人民网、央广网(2019-12-31):在理工大学如何讲好人文艺术通识课 ...

光明日报、人民网、央广网(2019-12-31):在理工大学如何讲好人文艺术通识课<hr>发布日期:2019-12-31                            作者: 本报记者 周世祥                            阅读: <hr>(节选)
通识课应重在“融通”,旨在“成人”
“在这个容易浮躁的年代里,这门课或许能让你平静下来。你要立志,请先想想要立什么志;你要做人,不妨思考该做何种人。”曾经选修顾涛老师《史记》研读课程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生李骁原如是说。
为什么人文素养课程必不可少?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黄煜镔曾撰文提出,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来,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某些方面有所加强,如更热爱自然,更有社会责任感,更珍惜亲情和友情等。但在反映人文素质核心的人文精神层面仍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人文价值比较模糊,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法制观念淡薄,文化素养也比较欠缺,特别是文学艺术修养方面。可见,通过开设通识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还是有迫切需求的。
从政策层面看,教育部在2014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普通高校应按照《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记者调研发现,大部分学校还是满足了这一要求。然而,不少学者认为,这类课程当下普遍存在“被边缘化”“重知识轻价值”等突出问题。
福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慧娟曾撰文提出,由于沿袭技术治学的理念,许多理工科院校管理者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在技能教育中仅是知识面的扩展,人文学科只是大学课堂的“点缀”,因此大多仍然沿用传统的课堂单向灌输模式,侧重于人文学科理论、体系和范畴的教授,且以显性知识为中心,突出具体的、直观的知识,淡化了虚拟的、想象的、情感的、富有美学意义的隐性知识。


全文见光明日报: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9-12/31/nw.D110000gmrb_20191231_1-08.htm
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n1/2019/1231/c1053-31529842.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光明日报、人民网、央广网(2019-12-31):在理工大学如何讲好人文艺术通识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