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3-3-17 12:53:59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1-21):当非遗遇上校园,故事开始了! ...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1-21):当非遗遇上校园,故事开始了!<hr>发布日期:2021-01-21                            作者: 中青校媒                            阅读: <hr>你了解非遗文化吗?
非遗给人的印象总是古老而传统,作为新潮而前卫的一代,95后和00后似乎和它很难有交集。
其实,非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一根排骨,当它来到江西,就成了糯香排骨;当它来到四川,就成了红烧排骨;当它来到广东,它就成了深受广东人民喜爱的豉汁蒸排骨……这种烹饪的手法,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国务院定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而我们经常听到的非遗就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全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等。
现如今,这条探索非遗的路径上,出现了越来越多青年人的身影,让我们跟随他们了解一些高校内的“非遗”故事吧!
01
热爱者:传统与青春的碰撞
在高校中,有一些热爱“非遗”文化的学生,自发组织践行“非遗”文化的活动,为校园注入了传统与青春相汇的蓬勃活力。
激昂铿锵的鼓点音乐下,6人舞狮、20人舞龙、18人舞彩带龙——福州大学舞龙舞狮协会在校运会开幕式上热情洋溢的表演赢得了满堂喝彩。

这支成立于2018年3月的队伍,进步神速。2019年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他们在6项赛事上获得名次,取得了团体总分第六名的好成绩。
而在加入协会之前,学生们几乎没有舞龙舞狮的基础。“大家都是从零开始,一起在网络上找教程、扒视频。”协会负责人,福州大学的李鸿和记者分享。他们在每周日固定训练体能和技术,从最基础的“8”字舞龙、单侧起伏等开始,逐渐过渡到学习“K式”“盘龙尾”等高难度动作。
“其实我一开始加入协会的初衷只是想锻炼身体,在了解舞龙舞狮所蕴含的丰富国粹文化后,我渐渐喜欢上了它!”成员吴向说,“表演后听到同学们的惊叹,我们非常开心大家对舞龙舞狮的欣赏。”未来,他们想让校园中更多同学认识到这项“非遗”技艺的力量。




全文见中青报客户端:https://s.cyol.com/articles/2021-01/21/content_ropllGiX.html?gid=Zr5xz31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1-21):当非遗遇上校园,故事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