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3-3-17 12:52:59

福州日报(2021-08-24):我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成果推介对接活动在榕举行 ...

福州日报(2021-08-24):我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成果推介对接活动在榕举行<hr>发布日期:2021-08-24                            作者: 本报记者 吴晖                            阅读: <hr>
防疫“利器”现场展示。本报记者 吴晖摄
23日下午,福建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成果推介对接活动在榕举行,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以及省内47家科技企业的49个疫情防控“利器”集中亮相。当天,厦门大学、厦门瑶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大学分别与福州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以及福州公共交通行业相关单位签订了8项合作协议。
活动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福州市政府主办,福建海峡技术转移中心、福州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科学技术局承办。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为加快推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提供对接平台,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
此次集中亮相的疫情防控“利器”有何亮点?其将如何助力疫情防控?转化应用和推广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现场深入采访寻找答案。
防疫黑科技之“光”
国家卫健委陆续发布的多版《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诊疗方案》都提到了“病毒对紫外线敏感”。在昨日的活动中,记者注意到,不少疫情防控“利器”都“大放光芒”。
如“冷链产品外包装表面病毒的原位在线光催化/紫外消杀系统与装备”项目,由福州大学和福建福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以紫外光催化技术为核心进行攻关。福夏科技董事长陈健介绍,经过多轮实验证明,紫外线联合光催化复合对不渗透材质表面新冠病毒具有杀灭效果,病毒滴度下降显著。同时,海关现场消杀核酸检测也表明新进口冷链阳性食品转阴明显。据悉,该项目成果“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机”已于本月通过了国家级专家论证。
昨日,由厦门大学、厦门瑶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基于大功率深紫外LED光源的冷链货物全表面全自动精准消毒技术及集成系统研发”项目,也吸引了与会者的目光。该项目应用最新科技成果研制出高功率LED光源,直接阻断病毒RNA链,实现穿透薄冰层下病毒消杀。项目已开发完成“手持式超快深紫外杀毒仪”,经过验证,可实现瞬间秒级灭毒,灭活效率大于99.9%,实现安全无残留、无衍生毒性。
防疫机器人之“能”
昨日,在活动现场,一个黑白相间的智慧机器人大出风头,它的名字叫“安可”,虽然身高只有1米左右,但本领高强。昨日,安可智慧消毒测温机器人大显身手,空气消毒、表面消毒、测温……全不在话下,同时还具备人体感应、自动回桩、构建地图、自动避障等功能。
研发公司负责人刘昊告诉记者,目前“安可”已在山西机场、高铁站等多个场景应用。
疫情防控,不只是“安可”一个机器人在战斗,同场亮相的1OT智能气溶胶防疫机器人本领也是“杠杠的”。这是基于“AI-0T”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信息化设备的应用开发,负责研发的福州丰韵和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凤金介绍,项目实现消毒人工智能协作、智能控制、远端操作、大数据管理等,节能环保,可广泛应用于政府行政大厅、医院、学校、影院、酒店等。
防疫“三大件”之“新”
口罩、消毒剂、体温计有疫情防控“三大件”之称,在昨日的推介对接现场,由福州大学、青蛙王子(福建)婴童护理用品有限公司联合带来的“复配低温消杀剂”项目,实现了对抵抗力较新冠病毒更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消杀率均达到99.9%以上,经第三方机构专业检测,其低温、pH值、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杀灭、现场试验等完全达到国家相关技术要求。“项目适用于包括冷链食品在内的冷链物品表面病毒有效消杀,目前转化产品已完成备案,将进行市场推广。”相关负责人王建华说。
此外,由厦门大学药学院带来的国肽民安口腔抑菌喷雾也大有来头,利用冠状病毒通过S蛋白与受体ACE2结合入侵人体的机理,设计出能与S蛋白结合竞争的氨基酸,并通过实验得到最佳配方比例,研发的口腔喷雾产品可减少病毒入侵与传播。


福州日报:
http://mag.fznews.com.cn/fzrb/2021/20210824/20210824_003/20210824_003_1.ht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州日报(2021-08-24):我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成果推介对接活动在榕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