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厦门网(2021-10-28):厦门:探索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 ...
厦门日报、厦门网(2021-10-28):厦门:探索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hr>发布日期:2021-10-28 作者: 本报记者 江海苹 通讯员 厦政法宣 阅读: <hr>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11月上旬,厦门将迎来首届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届时大咖云集,将共商如何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助力法治中国建设,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法治高地。今年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探索建设中央法务区,打造有影响力的法治平台。在厦门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是推动法治成为福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又是厦门市继入选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之后,进一步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又一重要举措。
据介绍,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将以“海丝”为牵引,法律服务为脉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并作为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为厦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贡献厦门法治力量。
为更好地探索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近日专门邀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现将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节选)
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保驾护航
●张相君
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国际法教研室主任
厦门中长期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在“五中心一基地”的定位中,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既与中国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传统一致,又与现代化过程中货物、人员等有形要素的流通需求契合。规则化保障此目标的顺利实现,是现代化中的法治化要求,也是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的重要内容。
厦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将在城市、国家和国际社会范围内联通每个个体,促成个体成员对共同体的认同归属。不仅如此,要实现现代化要求的生产要素流通,也须借助跨区域、跨国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航运航空的基础设施联通。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既有飞行器与船舶的报告、识别、通行、停靠等常规管理,也有突发事故、搜索救援、登临检查、纠纷解决等执法管理,还有禁飞停运、封锁拦截、捕获征用等非常规管理。其中的权利义务、授权受权等,同时与国内和国际法律规则相关。统筹适用国内法和国际法,服务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城市,需要不断筛选实践中生长的规则,促进成文化、体系化。这就需要立法者、执法者和研究者等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的配合,高效率实现这一配合,正是中央法务区的功能之一。
以福建省高校法学和航运专业建设为基础,可以推进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首先设立亚洲航运法研究中心,服务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满足与海丝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海空联通的现实需求,落实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的规划。
厦门日报:http://epaper.xmnn.cn/xmrb/20211028/202110/t20211028_5461047.htm
页:
[1]